洁净医疗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包括建设方案制定、设计施工、建成后的运行维护管理、日常使用管理四个阶段。 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始终把感染防控放在首位。
—、初步计划制定阶段:
项目前期要充分考虑适用性,根据洁净手术室建设标准并结合医院的业务内容、特色、特点确定手术室的等级和数量,并符合医疗目的。 不能盲目追求高水平,造成运维管理的资源和浪费。 无论是改造还是新建过程中,都需要了解医院的场地资源。场地资源包括旧建筑的使用面积和空间、供水、供电、冷暖方式等因素。
二、施工阶段:
一方面,应在符合标准的范围内选择合适的装饰材料。建造洁净手术室的费用并不是越贵越好,可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材料。 另一方面,建立洁净室建设项目示范制度。 医院管理部门和感染控制专业人员应提前参与洁净室设计方案、标准施工和竣工验收。
三、竣工阶段:
按照相关规定,建成的洁净手术科室应当进行检测和综合性能评估。洁净手术部作为医院的重大建设项目,需经过全面的综合性能评估验收后才能投入使用。
四、日常使用阶段:
按照相关标准建设洁净手术室并通过验收,意味着洁净手术室的硬件条件已经具备。 手术台能否真正发挥其作用,取决于能否正确使用。 使用洁净手术部的核心目的是感染预防和控制,这涉及到建立人员管理、洁污分流等多个环节,并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来保证手术部的稳定运行,以达到洁净手术部的目的。 规范洁净室的使用和维护管理,配备专业人员对空气净化设备进行日常操作和维护,保证洁净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同时,感染控制部门要加强对空气净化设备运行维护管理部门的感染质量控制。